因分散型光伏發(fā)電系統(tǒng)的大量導入,出現了白天發(fā)電量超過用電量,但在傍晚太陽能發(fā)電停止時,電力需求卻急劇上升的現象。不久的將來填補這種巨大的供需缺口會變得困難——加利福尼亞州幾年前就開始有了這種擔憂。
高峰需求在傍晚至夜間
這種現象被稱為“鴨型曲線”。2013年至2020年間,加利福尼亞州的分時“實際電力需求”與“供給量”的曲線圖變化就呈現出這種現象(圖1)。這里的“供給量”是指電力公司的大規(guī)模集中型發(fā)電站供給的電力量;“實際電力需求”是指,整體用電量減去與消費者側的配電網并網的分散型光伏及風力等發(fā)電量之后的電力需求。
圖1:加利福尼亞州的實際電力需求變化(出處:CaliforniaIn 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)
表示電力需求的曲線圖原本是從早上至中午為緩慢上升的,形成從鴨子尾巴到背部那樣的曲線。但隨著分散型光伏發(fā)電的導入量增加,鴨子的背部曲線將變成腹部曲線。導入光伏發(fā)電等分散型發(fā)電后,家庭的電力需求由光伏電力就能滿足,從電力公司的購電量將減少。就是說,隨著分散型光伏發(fā)電的大量導入,白天的“實際電力需求”會大幅降低,這時就開始要擔心電力公司供給的電力過剩了。
教給鴨子飛翔的方法
問題之一是,光伏發(fā)電的輸出高峰與需求高峰不是一致的。在加利福尼亞州,光伏發(fā)電系統(tǒng)的發(fā)電量在中午至下午2點期間是高峰。而需求高峰則出線下午更晚一些時候,為傍晚5點至晚上8點左右。就是說,供給和需求會有缺口。
另一個問題是,需求高峰急劇上升。雖然白天利用光伏發(fā)電將實際需求降到了最低水平,但在光伏發(fā)電不再輸出電力的傍晚,“真正”的電力需求高峰卻到來了。預計到2020年,將必須要在3個小時的短時間內快速填補約13GW的需求。
因鴨型曲線現象,估計白天將不得不減少原本不是用來調節(jié)的基礎電源的供給量,并且,為了填補比傍晚時更大的需求差,就可能需要作使火力發(fā)電設備等現有設備待機,以便進行急劇提高輸出電力等控制。
鴨型曲線的問題是,白天電力公司的供給超過需求,和傍晚以后急劇上升的高峰需求要在短時間內滿足。形象地說,就是教給肚子浮在水面上、為了呼吸而伸長脖子的鴨子“飛翔的方法”,使鴨子的身體伸展至水平線上。即縮小供需曲線的差距,減少變動(圖2)。
圖2:“教給鴨子飛翔方法”成為系統(tǒng)運行戰(zhàn)略(出處: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)
克服鴨型曲線的10個戰(zhàn)略
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(RAP)綜合了上述想法,以“教給鴨子飛翔方法”為題提出了報告。該團體是由促進能源產業(yè)的經濟及環(huán)境長期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政策及法規(guī)專家組成的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。作為使供需平衡的鴨型曲線改善對策,報告的作者JimLazer提出了10項戰(zhàn)略(圖3)。其中,除了利用蓄電池抑制光伏發(fā)電系統(tǒng)的輸出變動外,還有能為送配電網的穩(wěn)定作貢獻、節(jié)能和節(jié)電、需求響應(DR)以及靈活利用水和熱的方法等。
圖3:在避免輸出抑制和穩(wěn)定供應之間取得平衡的10項運行戰(zhàn)略
這里重要的是,為不抑制能對地球變暖對策和地區(qū)經濟活性化等做出巨大貢獻的可再生能源的輸出,并在今后進一步增加導入,而促進白天光伏發(fā)電電力的使用。即,把以前鼓勵的夜間電力消費“轉移”到光伏發(fā)電量最大的白天,從而最大限度利用光伏電力,從而緩解傍晚開始出現的需求高峰。
Lazer指出,“雖然鴨型曲線的概念是在光伏發(fā)電導入量最大的加利福尼亞州誕生的,但其在光伏發(fā)電滲透率非常高的夏威夷州和德國已經成為嚴重的問題”。進而作為10項戰(zhàn)略政策中保持電力供需平衡最重要的政策,Lazer還提出了(4)系統(tǒng)并網型電熱水器、(5)冰蓄熱空調系統(tǒng)、(6)電費制度及(8)需求響應(DR)計劃等四項對策。
利用“水”、“熱”、“冰”的節(jié)電和儲藏
通過控制水的使用方法,能為電力供求平衡做出巨大貢獻。據稱自來水局要消費全美總用電量的7%。自來水設施在抽水、蓄水、導水、凈水和送配水過程中要使用水泵,會消耗大量電力。在光伏發(fā)電高峰期有剩余電力時可利用水泵抽水及蓄水,在電力需求急劇上升的傍晚時段減少水泵的使用。抽水蓄能電站利用剩余電力,將下游水庫的水抽到上游的水庫中,在傍晚至夜間的用電需求高峰時用抽上來的水發(fā)電。水利局也可以這樣利用水來儲藏能源。
據稱目前全美使用著約4500萬臺電熱水器(圖4),且熱水器占一個家庭總用電量的9%。熱水器的使用集中在使用淋浴的早上和晚上。白天可利用光伏電力將水燒開存儲在儲水槽中,在之外的時段供應熱水。這樣,就能利用熱水器儲藏能源。
夏威夷州的電熱水器滲透率為全美最高,達到60%。該州導入了利用光伏發(fā)電“蓄熱”,以削減高峰電力需求的試點計劃。根據Lazer的分析,熱水器年均消耗4522kWh電力。這相當于約2.2kW的光伏發(fā)電設備的年發(fā)電量。這一數值乘以4500萬臺電熱水器的數量,理論上用電量將達到約100萬MW(100GW)。就是說,只要靈活利用電熱水器,就能吸收這么多的光伏發(fā)電裝機容量。
與電熱水器一樣,也可以利用冰蓄熱空調系統(tǒng),使用白天的光伏電力緩和夜間的用電高峰:白天制造制冷用冰,避開用電高峰時的電力消費。Lazer認為,利用電熱水器和冰蓄熱空調系統(tǒng)的能源儲藏要比蓄電池性價比更高。
將電力消費移到白天
日本以核電的運轉為前提,設定有“深夜優(yōu)惠”等資費方式,對夜間的過剩電力定價較低,而夏威夷州部分地區(qū)已經出臺了與光伏發(fā)電高峰時相應的“白天優(yōu)惠”措施。并且,為了緩和傍晚至夜間急劇上升的電力需求,還出現了通過將電力消費需求由傍晚移到其他時間,并改良電費制度和制定需求響應(DR)計劃,以促進消費者多用包含可再生能源在內的新電源的動向。
順便一提,通過導入并實踐10項戰(zhàn)略得知,能將最高需求與最低需求的差由1800MW降至一半以下的660MW,負載率(LoadFactor)由73.6%上升至86.5%,能夠更加充分地利用電力設備的能力(圖5)。
原標題:“鴨型曲線”改善法:以“水、熱、冰”吸收儲藏大量導入的光伏電力
高峰需求在傍晚至夜間
這種現象被稱為“鴨型曲線”。2013年至2020年間,加利福尼亞州的分時“實際電力需求”與“供給量”的曲線圖變化就呈現出這種現象(圖1)。這里的“供給量”是指電力公司的大規(guī)模集中型發(fā)電站供給的電力量;“實際電力需求”是指,整體用電量減去與消費者側的配電網并網的分散型光伏及風力等發(fā)電量之后的電力需求。

圖1:加利福尼亞州的實際電力需求變化(出處:CaliforniaIn 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)
表示電力需求的曲線圖原本是從早上至中午為緩慢上升的,形成從鴨子尾巴到背部那樣的曲線。但隨著分散型光伏發(fā)電的導入量增加,鴨子的背部曲線將變成腹部曲線。導入光伏發(fā)電等分散型發(fā)電后,家庭的電力需求由光伏電力就能滿足,從電力公司的購電量將減少。就是說,隨著分散型光伏發(fā)電的大量導入,白天的“實際電力需求”會大幅降低,這時就開始要擔心電力公司供給的電力過剩了。
教給鴨子飛翔的方法
問題之一是,光伏發(fā)電的輸出高峰與需求高峰不是一致的。在加利福尼亞州,光伏發(fā)電系統(tǒng)的發(fā)電量在中午至下午2點期間是高峰。而需求高峰則出線下午更晚一些時候,為傍晚5點至晚上8點左右。就是說,供給和需求會有缺口。
另一個問題是,需求高峰急劇上升。雖然白天利用光伏發(fā)電將實際需求降到了最低水平,但在光伏發(fā)電不再輸出電力的傍晚,“真正”的電力需求高峰卻到來了。預計到2020年,將必須要在3個小時的短時間內快速填補約13GW的需求。
因鴨型曲線現象,估計白天將不得不減少原本不是用來調節(jié)的基礎電源的供給量,并且,為了填補比傍晚時更大的需求差,就可能需要作使火力發(fā)電設備等現有設備待機,以便進行急劇提高輸出電力等控制。
鴨型曲線的問題是,白天電力公司的供給超過需求,和傍晚以后急劇上升的高峰需求要在短時間內滿足。形象地說,就是教給肚子浮在水面上、為了呼吸而伸長脖子的鴨子“飛翔的方法”,使鴨子的身體伸展至水平線上。即縮小供需曲線的差距,減少變動(圖2)。

圖2:“教給鴨子飛翔方法”成為系統(tǒng)運行戰(zhàn)略(出處: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)
克服鴨型曲線的10個戰(zhàn)略
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(RAP)綜合了上述想法,以“教給鴨子飛翔方法”為題提出了報告。該團體是由促進能源產業(yè)的經濟及環(huán)境長期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政策及法規(guī)專家組成的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。作為使供需平衡的鴨型曲線改善對策,報告的作者JimLazer提出了10項戰(zhàn)略(圖3)。其中,除了利用蓄電池抑制光伏發(fā)電系統(tǒng)的輸出變動外,還有能為送配電網的穩(wěn)定作貢獻、節(jié)能和節(jié)電、需求響應(DR)以及靈活利用水和熱的方法等。

圖3:在避免輸出抑制和穩(wěn)定供應之間取得平衡的10項運行戰(zhàn)略
這里重要的是,為不抑制能對地球變暖對策和地區(qū)經濟活性化等做出巨大貢獻的可再生能源的輸出,并在今后進一步增加導入,而促進白天光伏發(fā)電電力的使用。即,把以前鼓勵的夜間電力消費“轉移”到光伏發(fā)電量最大的白天,從而最大限度利用光伏電力,從而緩解傍晚開始出現的需求高峰。
Lazer指出,“雖然鴨型曲線的概念是在光伏發(fā)電導入量最大的加利福尼亞州誕生的,但其在光伏發(fā)電滲透率非常高的夏威夷州和德國已經成為嚴重的問題”。進而作為10項戰(zhàn)略政策中保持電力供需平衡最重要的政策,Lazer還提出了(4)系統(tǒng)并網型電熱水器、(5)冰蓄熱空調系統(tǒng)、(6)電費制度及(8)需求響應(DR)計劃等四項對策。
利用“水”、“熱”、“冰”的節(jié)電和儲藏
通過控制水的使用方法,能為電力供求平衡做出巨大貢獻。據稱自來水局要消費全美總用電量的7%。自來水設施在抽水、蓄水、導水、凈水和送配水過程中要使用水泵,會消耗大量電力。在光伏發(fā)電高峰期有剩余電力時可利用水泵抽水及蓄水,在電力需求急劇上升的傍晚時段減少水泵的使用。抽水蓄能電站利用剩余電力,將下游水庫的水抽到上游的水庫中,在傍晚至夜間的用電需求高峰時用抽上來的水發(fā)電。水利局也可以這樣利用水來儲藏能源。
據稱目前全美使用著約4500萬臺電熱水器(圖4),且熱水器占一個家庭總用電量的9%。熱水器的使用集中在使用淋浴的早上和晚上。白天可利用光伏電力將水燒開存儲在儲水槽中,在之外的時段供應熱水。這樣,就能利用熱水器儲藏能源。

圖4:美國各地區(qū)的電熱水器導入率。夏威夷州的導入率為美國最高(出處: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)
夏威夷州的電熱水器滲透率為全美最高,達到60%。該州導入了利用光伏發(fā)電“蓄熱”,以削減高峰電力需求的試點計劃。根據Lazer的分析,熱水器年均消耗4522kWh電力。這相當于約2.2kW的光伏發(fā)電設備的年發(fā)電量。這一數值乘以4500萬臺電熱水器的數量,理論上用電量將達到約100萬MW(100GW)。就是說,只要靈活利用電熱水器,就能吸收這么多的光伏發(fā)電裝機容量。
與電熱水器一樣,也可以利用冰蓄熱空調系統(tǒng),使用白天的光伏電力緩和夜間的用電高峰:白天制造制冷用冰,避開用電高峰時的電力消費。Lazer認為,利用電熱水器和冰蓄熱空調系統(tǒng)的能源儲藏要比蓄電池性價比更高。
將電力消費移到白天
日本以核電的運轉為前提,設定有“深夜優(yōu)惠”等資費方式,對夜間的過剩電力定價較低,而夏威夷州部分地區(qū)已經出臺了與光伏發(fā)電高峰時相應的“白天優(yōu)惠”措施。并且,為了緩和傍晚至夜間急劇上升的電力需求,還出現了通過將電力消費需求由傍晚移到其他時間,并改良電費制度和制定需求響應(DR)計劃,以促進消費者多用包含可再生能源在內的新電源的動向。
順便一提,通過導入并實踐10項戰(zhàn)略得知,能將最高需求與最低需求的差由1800MW降至一半以下的660MW,負載率(LoadFactor)由73.6%上升至86.5%,能夠更加充分地利用電力設備的能力(圖5)。

圖5:上為導入戰(zhàn)略前的曲線(藍線:總需求,綠線:實際需求)。下為利用戰(zhàn)略使實際需求與采取戰(zhàn)略前的總需求達到相同水平時。綠線的實際需求接近平緩(出處: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)
原標題:“鴨型曲線”改善法:以“水、熱、冰”吸收儲藏大量導入的光伏電力